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厚薄 | 作用 | 举例 | |
味(阴) | 厚(阴中之阴) | 泄(泻下) | 大黄、芒硝 |
薄(阴中之阳) | 通(通利) | 茯苓、泽泻 | |
气(阳) | 薄(阳中之阴) | 发泄(发汗解表) | 麻黄、桂枝 |
厚(阳中之阳) | 发热(助阳增热) | 附子、干姜 |
含义 | 作用 | 举例 | |
药食气味 | 壮火:气味纯阳 | 散气(气衰):耗散正气 | 乌头、附子 |
少火:气味温和 | 生气(气壮):补充正气 | 人参、当归 | |
人体阳气 | 少火:正常阳气 | / | 生理之火 |
壮火:亢盛阳气 | 相火元气之贼;气有余便是火 | 病理之火 |
病变之势 | 其盛,可待衰而已。 |
病位之势 |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虚实之势 | 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其实者,散而泻之;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