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疾病诊断 | 感冒 |
主要症状 | 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 可见鼻塞、 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
基本病机 | 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
基本治则 | 解表达邪 |
证型 | 主 症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风寒感冒 |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 风寒外束 卫阳被郁 腠理闭塞 肺气不宣 | 辛温解表 | 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
风热感冒 | 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 风热犯表 热郁肌腠 卫表失和 肺失清肃 | 辛凉解表 |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
暑湿感冒 |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 暑湿遏表 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 清暑祛湿解表 | 新加香薷饮 |
气虚感冒 |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 表虚卫弱 风寒乘袭 气虚无力达邪 | 益气解表 | 参苏饮 |
阴虚感冒 |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 阴亏津少 外受风热 表卫失和 津液不能作汗 | 滋阴解表 | 加减葳蕤汤 |
感冒 | 风温 | |
病因 | 风邪为主 | 温邪为主 |
主症 | 发热不高或不发热 | 发热为主,咳嗽,甚则神昏、惊厥 |
传变情况 | 多不传变 | 有传变,由卫而气,甚或入营血 |
发病季节 | 四时皆可 | 有明显季节性,冬春为多 |
病程 | 较短,易于治愈 | 长短不一,重者难于治愈 |
感冒 | 时行感冒 | |
病势 | 轻 | 较重 |
发热及全身症状 | 发热多不高或无热全身症状轻 | 高热,全身症状显著 |
传染性、流行性 | 无 | 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
传变 | 不易 | 可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 |
证型 | 治法 | 选方 |
风寒感冒 | 辛温解表 | 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
风热感冒 | 辛凉解表 |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
暑湿感冒 | 清暑祛湿解表 | 新加香薷饮 |
气虚感冒 | 益气解表 | 参苏饮 |
阴虚感冒 | 滋阴解表 | 加减葳蕤汤 |
疾病诊断 | 咳嗽 |
主要症状 |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他兼证。 |
基本病机 | 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
基本治则 |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 内伤咳嗽: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
证治分类 | 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
证型 | 主 症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风寒袭肺 |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 风寒袭肺 肺气失宣 |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 三拗汤 合 止嗽散 |
风热犯肺 |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风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 风热犯肺 肺失宣肃 |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 桑菊饮 |
风燥伤肺 |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 风燥伤肺 肺失清润 |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 桑杏汤 |
痰湿蕴肺 |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 脾湿生痰 上渍于肺 壅遏肺气 |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 二陈平胃散 合 三子养亲汤 |
痰热郁肺 |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咳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 痰热壅肺 肺失肃降 | 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 清金化痰汤 |
肝火犯肺 | 咳嗽呈阵发性,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 肝郁化火 上逆侮肺 | 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 | 黛蛤散 合 黄芩泻白散 |
肺阴亏耗 |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 肺阴亏虚 虚热内灼 肺失润降 | 滋阴清热 润肺止咳 | 沙参麦冬汤 |
咳嗽 | 喘证 | |
证候特点 | 咳嗽以气逆有声,咳吐痰液为主。 |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
咳嗽 | 肺痨 | |
共同点 | 均可有咳嗽、咳痰症状 | |
病因 | 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 感染“痨虫” |
传染性 | 无传染性 | 有传染性 |
兼证 | 潮热、盗汗、咯血、消瘦 |
证型 | 治法 | 选方 |
风寒袭肺 |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三拗汤合止嗽散 |
风热犯肺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桑菊饮 |
风燥伤肺 |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 桑杏汤 |
痰湿蕴肺 |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
痰热郁肺 |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 清金化痰汤 |
肝火犯肺 |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 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
肺阴亏耗 |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 沙参麦冬汤 |
疾病诊断 | 哮病 |
主要症状 | 呈反复发作性。常为突然发作,可见鼻痒、 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可于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
基本病机 | 肺气宣降失常 |
基本治则 | 发时治标(化痰、平喘),平时治本 |
证型 | 主 症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冷哮 |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 寒痰伏肺 遇感触发 痰升气阻 肺失宣畅 | 宣肺散寒 化痰平喘 |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
热哮 | 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咳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 痰热蕴肺 壅阻气道 肺失清肃 | 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 |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
寒包热哮 | 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舌尖边红,脉弦紧。 | 痰热壅肺 复感风寒 客寒包火 肺失宣降 | 解表散寒 清化痰热 |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
风痰哮 |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 痰浊伏肺 风邪引触 肺气郁闭 升降失司 | 祛风涤痰 降气平喘 | 三子养亲汤 |
虚哮 |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 哮病久发 痰气瘀阻 肺肾两虚 摄纳失常 | 补肺纳肾 降气化痰 | 平喘固本汤 |
肺脾气虚 |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气短声低,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或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 肺虚不能主气 脾虚健运无权 气不化津 痰饮蕴肺 肺气上逆 | 健脾益气 补土生金 | 六君子汤 |
肺肾两虚 | 有哮喘发作史,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 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 气不归原 津凝为痰 | 补肺益肾 |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
哮病 | 喘证 | |
共同点 | 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 |
区别 | 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 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
证型 | 治法 | 选方 |
冷哮 |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
热哮 |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
寒包热哮 |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 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
风痰哮 |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 三子养亲汤 |
虚哮 |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 平喘固本汤 |
肺脾气虚 |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 六君子汤 |
肺肾两虚 | 补肺益肾 |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