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细目 | 内容 |
1.藏象概述 | (1)藏象的概念 (2)脏腑的分类和区别 |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 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脑、女子胞 |
3.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 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 |
4.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 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 肾与膀胱 |
5.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 (1)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2)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
项目 | 功能 | 生理特点 | |
五脏 | 肝、心、脾、肺、肾 | 精气充实之体,化生和贮藏精气 | 藏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
六腑 |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 中空之体,受盛和传化水谷 | 泻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
奇恒之腑 |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 功能异于六腑,类似于五脏藏精气 |
1.心主血脉 | 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若心气不足,或血脉空虚,可见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脉象细弱无力等;若心血瘀滞,血脉受阻,可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及脉象结、代、涩等表现 |
2.心主神明 | “心藏神”,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如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甚至昏迷、谵狂等表现 |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主神志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心血的营养作用 |
3.心在体合脉 | 由于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故又称脉为“血府”。如心气不足,血脉不充,可见脉象细弱无力等 |
4.心开窍于舌 |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 |
5.心在液为汗 | 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所谓“汗血同源",而心主血,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
6.心在志为喜 | 精神亢奋可使人喜笑不休,精神萎靡可使人易于悲哀。心为神明之主,故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
7.心其华在面 | 心主血脉,而头面部的血脉分布又极为丰富,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而有光泽。若心气不足,则面色苍白、晦滞;心血虚弱,则面色无华;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等 |
8.心在时为夏 | 复季气候炎热,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 |
五脏 | 体 | 窍 | 液 | 志 | 华 | 四时 |
心 | 脉 | 舌 | 汗 | 喜 | 面 | 夏 |
1.肺主气、司呼吸 | (1)肺主呼吸之气:吸清呼浊,使体内外的气体交换,与此同时,也促进着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肺的呼吸均匀和调,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2)肺主一身之气: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相合生成宗气 |
2.肺主宣发肃降 | (1)肺主宣发:①排出体内的浊气;②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阖,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2)肺主肃降:①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②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③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和膀胱,成为尿液 |
3.肺主通调水道 | (1)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主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排泄,使汗液正常排出; (2)将体内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为水之上源”和“肺主行水” (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导致水湿停聚,产生痰饮、尿少、水肿等病变) |
4.肺朝百脉,主治节 | (1)肺朝百脉:①全身血液会聚于肺,进行气体的交换,再输布全身;②肺气助心行血。 (2)肺主治节(高度概括):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②治理调节一身之气;③治理调节气血之运行;④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代谢 |
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 由于肺主气,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若肺失宣发,则毫毛憔悴枯槁,并易脱落 |
6.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 |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肺的病变,多见鼻、喉的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喉痒、音哑和失音等 |
7.肺在志为悲 | 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应,由肺精、肺气所化生 |
8.肺在液为涕 | 涕是由鼻腔分泌的黏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鼻流浊涕;肺燥,则鼻干涕少或无涕 |
9.肺在时为秋 | 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少阴,同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 |
五脏 | 体 | 华 | 窍 | 志 | 液 | 四时 |
肺 | 皮 | 毛 | 鼻 | 悲 | 涕 | 秋 |
1.脾主运化 | (1)运化水谷:饮食物由胃受纳腐熟,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转输到心肺,布散全身,使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运化水液:①将摄入到体内的水饮,经过气化转输成为津液,滋润脏腑组织;②将经过代谢后的水液及某些废物经脾转输至肺和肾,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
2.脾主升 | (1)脾主升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 (2)脾气主升,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位置。 (若脾气不能升清,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内脏下垂等症) |
3.脾主统血 | 使血液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于脉外。脾统血的机制与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密切相关。“脾不统血”可导致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病证 |
4.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 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可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治痿独取阳明” |
5.脾开窍于口 | 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口味异常的感觉 |
6.脾在液为涎 | 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 |
7.脾在志为思 | 易使脾胃之气结滞,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
8.脾其华在唇 | 如脾失健运,气血虚少,则口唇淡白无泽 |
9.脾在时为长夏、四时 | 长夏,气候炎热,雨水较多,天气下迫,地气上腾,湿为热蒸,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同气相求 |
五脏 | 体 | 窍 | 液 | 志 | 华 | 四时 |
脾 | 肉 主四肢 |
口 | 涎 | 思 | 唇 | 长夏 |
1.肝主疏泄 | (1)调畅气机;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
2.肝主藏血 |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 如果肝血衰少,筋膜失养:关节活动不利,容易疲劳,或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等症。“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
4.肝开窍于目 | 肝之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等 |
5.肝在液为泪 | 肝的阴血不足,可见两目干涩;肝经湿热,可见 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 |
6.肝在志为怒 | 怒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由于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 |
7.肝在时为春 | 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肝主疏泄,其气升发,恶抑郁而喜条达,为阴中之少阳,同气相求 |
五脏 | 体 | 华 | 窍 | 液 | 志 | 四时 |
肝 | 筋 | 爪 | 目 | 泪 | 怒 | 春 |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 指肾对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藏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基础,因此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以致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
2.肾主水 | 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肾者水脏,主津液” |
3.肾主纳气 | 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 |
4.肾在体合骨 | 髓:骨髓、脊髓和脑髓,三者均属于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养骨髓 |
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 肾精虚衰,髓海失养,则听力减退,或耳鸣,耳聋;尿液、粪便的排泄,与肾的气化有关 |
6.肾在液为唾 | 唾为口津中较稠厚者,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 |
7.肾在志为恐 | 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 |
8.肾其华在发 | 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赖于血液的濡养,称“发为血之余” |
9.肾在时为冬 |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自然界的物类,则静谧闭藏以度冬时。同气相求 |
五脏 | 体 | 窍 | 液 | 志 | 华 | 四时 |
肾 | 骨 | 耳及二阴 | 唾 | 恐 | 发 | 冬 |
五脏 | 志 | 液 | 体 | 华 | 窍 |
肝 | 怒 | 泪 | 筋 | 爪 (爪为筋之余) |
目 |
心 | 喜 | 汗 | 脉 | 面 | 舌 (舌为心之苗) |
脾 | 思 | 涎 | 肉 (治痿独取阳明) |
唇 | 口 |
肺 | 悲(忧) | 涕 | 皮 | 毛 | 鼻 |
肾 | 恐 | 唾 | 骨 (齿为骨之余) |
发 (发为血之余) |
耳及二阴 |
【A1型题】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 A.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
【A1型题】 下列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胃C.胆 D.三焦 E.女子胞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 ![]() |
【A1型题】 以下关于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肝在体合筋 B.心其华在面 C.脾开窍于舌 D.肺在志为悲 E.肾在液为唾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 |
【B型题】 A.肺司呼吸失常 B.脾主运化失常 C.肾主藏精失常 D.心主血脉失常 E.肝主疏泄失常 1.某男,50岁。胸痛连背,背痛彻胸,气短,劳则尤甚;舌紫暗,脉沉涩。基于五脏的生理功能分析,其病变属于 2.某女,35岁。胸胁胀痛,咽中异物感,时咳,痰少黏稠;舌淡红,脉沉弦。基于五脏的生理功能分析,其病变属于 | ||
![]() | ||
![]() | ||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胸痛连背,背痛彻胸且存在瘀血症状,故判断为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 “胀痛”为气滞,气机运行不畅,故可判断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