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摄入量(ml) | 排出量(ml) |
饮水1600 | 尿1500 |
食物水700 | 粪200 |
内生水200 | 呼吸蒸发300 |
- | 皮肤蒸发500 |
总入量2500 | 总出量2500 |
调节系统 | 刺激物 | 调节机制 |
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 | 渗透压升高时 | 通过调节使之正常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血容量下降时 | 通过调节使之正常。血容量大量丧失时,机体将牺牲 渗透压,优先保证血容量 |
离子 | 存在位置 | 正常值 | 备注 |
钠 | 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 | 135~145mmol/L | 肾脏是排出和调节的主要部位 |
钾 | 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 | 3.5~5.5mmol/L | 不吃也排,禁食2天则需补钾,正常需2~3g/d |
Cl-和HCO3- | 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 | HCO3-与Cl-的含量有互补作用 | Cl-↑则HCO3-↓→高氯性酸中毒 |
离子 | 存在位置 | 正常值 | 备注 |
钙 | 磷酸钙和碳酸钙形式于骨骼 | 2.25~2.75mmol/L | 钙受甲状旁腺功能和维生素D影响 |
磷 | 骨骼中 | 1.1~1.3mmol/L | 磷参与核酸、磷脂以及磷酸化 |
镁 | 细胞内的阳离子 | 0.75~1.25mmol/L | 维持肌肉收缩和神经活动,激活体内多种酶等作用 |
等渗性脱水 | 低渗性脱水 | 高渗性脱水 | |
别称 | 急性脱水 | 慢性脱水 | 原发性脱水 |
血Na+ | 135~145 | <135 | >150 |
渗透压 | 正常 | 降低 | 升高 |
病因 | |||
临表 | 不口渴 | 不口渴 | 口渴 |
等渗性脱水 | 低渗性脱水 | 高渗性脱水 | |
血压 | - | - | - |
尿比重 | - | 低渗 | - |
补液 | - | 4.5g+(142-测量值)×kg×0.5或0.6 | - |
公式 | - | - | - |
程度 | 缺水比重 | 临床表现 |
轻度 | 2%~4% | 少尿 |
中度 | 4%~6% | 介于两者之间 |
重度 | >6% | 神经精神症状 |
低钾血症 | 高钾血症 | |
血钾 | <3.5 | >5.5 |
病因 | 摄入不足,大量丢失 | - |
临表 | 肌无力 | 过高可以心脏骤停 |
ECG | T波低平 | - |
合并 | - | |
治疗 | 尿量>40ml/L补钾。浓度<3g/L。速度<20mmol/L。 | - |
低钙血症 | 高钙血症 | |
病因 | <2.25 | - |
临床表现 | 小儿可出现夜啼 | - |
诊断 | <2.25 | - |
治疗 | 补钙 | - |
代酸 | 代碱 | |
病因 | 外科最常见 | 大量呕吐 |
临表 | - | - |
pH | 下降 | - |
[HCO3-] | 下降 | - |
治疗 | 宁酸勿碱 | - |
失血量 | 处理原则 |
<20% | 不必输血,可输各种晶体或人造胶体溶液 |
20%~30% | 输晶体或人造胶体液,很少输注红细胞,不输全血 |
30%~40% | 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可输注红细胞和全血 |
>40% | 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需要输注红细胞和全血 |
输血反应 | 表现 | 对策 |
非溶血性 发热反应 | 最常见,输血15min~2h内出现寒战、高热,伴头痛、恶心 | 持续30分钟至2小时后缓解 |
致热源反应 | 死菌、细菌代谢产物、蛋白质污染输血器→发热 | 轻:减慢输;重:停输,阿司匹林退热等,寒战注射异丙嗪 |
荨麻疹和过敏反应 | 数分钟后皮肤局限或全身荨麻疹,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乃至休克 |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
溶血反应(7~14天后发生的为迟发型溶血反应) | 最严重的并发症,输入十几毫升血后,立即出现寒战、高热、腰背酸痛、呼困、BP下降、休克、少尿、血红蛋白尿 | 停输血,抗休克,碱化尿液,利尿,血浆置换等 |
输血反应 | 表现 | 对策 |
细菌污染反应 | 烦躁不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和休克 PS:最易污染血制品是血小板(G-常见) | 立即停止输血,使用抗生素,血袋做血培养 |
疾病传播 | 乙丙肝,HIV,TP等 | 能不输血尽量不输,鼓励自体输血 |
其他 | 低体温(冰冻血后)+碱中毒(枸橼酸钠在肝内转化成碳酸氢钠)+高血钾(库存血)+GVHD | 免疫缺陷者输血需要辐照,但血浆不辐照(补) |
悬浮/浓缩红 | 洗涤红细胞 | 少白细红细胞 | 辐照红细胞 |
离心去除血浆后,加/不加保存液制成 | 悬浮红去白膜后再洗,血浆蛋白含量很少 | 离心法&滤器法 | γ射线照射 |
最常用,一般人群 | ①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 ②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 ③免疫性溶贫血和PNH | ①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反应的患者;②需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 | ①免疫功能低下的受血者;②欲输注的血液来自亲属,或是HLA配型的血小板 |
【精选题目】 A.辐照红细胞 B.红细胞悬液 C.洗涤红细胞 D.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1.输血曾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要红细胞输血时,应选用 | ||
![]() | ||
![]() | ||
『正确答案』C |
2.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需要输血时,应选用 | ||
![]() | ||
![]() | ||
『正确答案』C |
3.再障患者应当输注 | ||
![]() | ||
![]() | ||
『正确答案』D |
【精选题目】 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A.GVHD B.发热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溶血反应 | ||
![]() | ||
![]() | ||
『正确答案』B |
休克 |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及细胞受损的过程 |
休克的共同点 | 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 |
有效循环血量 | 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
分期 | 休克代偿期(早期) | 休克进展期(中期) | 休克难治期(晚期) |
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 |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 微血栓形成,DIC |
动静脉短路及直接通路开放 | 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相对收缩 | 微血栓形成,DIC | |
毛细血管网血流减少 | 毛细血管网血流淤滞 | 血流停止 | |
后果 | 灌少流多 | 灌多流少 | 不灌不流 |
别称 | 微循环缺血缺氧期(微循环收缩期) | 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扩张期) | 微循环衰竭期 |
分期 | 休克代偿期 | 休克抑制期 | |
轻度休克 | 中度休克 | 重度休克 | |
神志 | 神志清楚、表情痛苦 | 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 |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口渴 | 口渴 | 很口渴 | 非常口渴(可无主诉) |
皮肤 | 开始苍白、发凉 | 苍白、发冷 | 显著苍白、青紫、厥冷 |
血压 | 收缩压N或↑ 舒张压↑ | 收缩压70~90mmHg | 收缩压<70mmHg或无 |
脉搏 | <100次/分 | 100-200次/分 | 速而细弱或摸不到 |
尿量 | 正常 | 尿少 | 尿少或无尿 |
失血量 | <20%(800ml) | 20~40% | >40%(1600ml) |
一般监测 | 精神状态 | 淡漠、烦躁、晕厥表示循环血量不足 |
休克指数 | 脉率/收缩压(0.5-正常;0.5-1.0-休克前期;>1.0~1.5-休克;>2.0-严重休克) | |
血压 | 高压<90mmHg、脉压<20mmHg提示休克 | |
尿量 | 反应肾血流灌注指标,尿量大于30ml/h代表休克纠正;尿量小于25ml/h提示血容量不足 | |
特殊监测 | CVP中心静脉压 | 正常值5-10cmH20(变化比动脉压早) |
PCWP肺毛 细血管楔压 | 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正常值6-15mmHg较CVP敏感;增高表肺循环阻力增加 |
原则 | 纠正原发病,尽快恢复血容量 | |
体位 | 头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 | |
酸碱 |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主张宁酸毋碱 | |
血管活性药 | 血管收缩剂 | 少用,多巴胺可早期用 |
血管扩张剂 | 在补足血容量基础上使用(血压仍低) | |
激素 | 主要应用于严重或感染性休克,用量正常量的10~20倍 |
【精选题目】 下列哪项为各类休克的共同点 A.血压下降 B.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 C.皮肤苍白 D.四肢湿冷 | ||
![]() | ||
![]() | ||
『正确答案』B |
【精选题目】 纠正休克所并发的酸中毒的关键措施是 A.及时应用大量碱性药物 B.过度通气 C.改善组织灌注 D.利尿排酸 | ||
![]() | ||
![]() | ||
『正确答案』C |
【精选题目】 在治疗失血性休克中补充血容量时,最佳的晶体液为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盐水 C.平衡盐溶液 D.10%葡萄糖溶液 | ||
![]() | ||
![]() | ||
『正确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