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消化系统疾病 | 鹅口疮 |
疱疹性口炎 | |
胃炎 | |
小儿腹泻病 |
证型 | 证候 | 治法 | 方药 |
心脾积热 | 口腔满布白屑,周围红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紫滞。 | 清心泻脾 | 清热泻脾散加减 |
虚火上浮 | 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 滋阴降火 | 知柏地黄丸加减 |
【习题演练】 小儿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诊断为鹅口疮,其中医证型为 A.心脾积热证 B.虚火上炎证 C.脾虚湿泛证 D.心火炽盛证 E.心脾湿热证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此题为心脾积热证——口腔满布白屑,周围红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紫滞。 |
证型 | 证候 | 治法 | 方药 |
风热乘脾 | 以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黏膜色红,疼痛明显,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或伴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 |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 银翘散加减 |
心火上炎 | 舌尖、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 | 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 泻心导赤散加减 |
虚火上炎 | 口腔溃疡较少,呈灰白色,周围色不红或微红,口臭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 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
【习题演练】 患儿,2岁。患疱疹性口炎,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指纹紫。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凉膈散 B.泻心导赤散 C.清热泻脾散 D.清胃散 E.泻黄散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小儿舌尖、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诊断为心火上炎证,选方:泻心导赤散加减。 |
消化性溃疡纤维胃镜检查 | 新生儿和婴儿多见继发性溃疡,发病急,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原发性以胃溃疡多; 幼儿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等; 学龄前及学龄期以原发性十二指肠溃疡多见。 |
急性胰腺炎 | 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血清及尿淀粉酶常增高。 |
肠蛔虫症 | 不固定腹痛、偏食、异食癖、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往往有吐、排虫史,粪便查找虫卵,驱虫治疗有效等可协助诊断。 |
肠痉挛 | 婴儿多见,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异常体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 |
心理因素所致非特异性腹痛 |
证型 | 证候 | 治法 | 方药 |
乳食积滞 | 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甚则呕吐,呕吐物多为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舌质红,苔厚腻,脉滑 | 消食消乳,和胃止痛 | 伤食 保和丸加减 伤乳 消乳丸加减 |
寒邪犯胃 | 胃脘冷痛,遇寒痛甚,喜温喜按,纳少便溏,口淡流涎。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 温散寒邪,和胃止痛 | 香苏散合 良附丸 加减 |
湿热中阻 | 胃脘灼痛拒按,胸腹痞满,口黏纳呆,甚者呕吐,吐物酸臭,头身重着,口干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化湿,理气止痛 | 黄连温胆汤加减 |
肝气犯胃 | 胃脘胀痛连胁,胸闷嗳气,甚者呕吐酸苦,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柴胡疏肝散加减 |
脾胃虚寒 | 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甚则便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缓 | 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 黄芪建中汤加减 |
胃阴不足 | 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 益胃汤加减 |
脱水 | 患儿表现皮肤黏膜干燥,弹性下降,眼窝、囟门凹陷,尿少、泪少,甚则出现四肢发凉等末梢循环改变。 由于腹泻患儿丧失的水和电解质的比例不尽相同,可造成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以前两者多见。 |
代谢性酸中毒 | 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很不典型。 |
低钾血症 | 患儿表现为精神不振、无力、腹胀、心律不齐等。 |
低钙和低镁血症 | 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和惊厥);极少数久泻和营养不良患儿输液后出现震颤、抽搐,用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的可能。 |
液体疗法 | 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 |
营养治疗 | 此类患儿多有营养障碍,因此继续饮食是十分必要的。 少数严重病例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可采用静脉营养。 |
药物疗法 | 抗生素应慎用,仅用于分离出有特异病原的患儿,并要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 注意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同时给予微生态疗法和肠黏膜保护剂。 |
常证 | 证候 | 治法 | 方药 |
湿热泻 |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
风寒泻 | 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 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 藿香正气散加减 |
伤食泻 | 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 |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 保和丸加减 |
脾虚泻 |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 益气养阴 | 参苓白术散加减 |
脾肾阳虚泻 | 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 |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
变证 | 证候 | 治法 | 方药 |
气阴两伤 | 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萎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 益气养阴 | 人参乌梅汤加减 |
阴竭阳脱 | 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 | 回阳固脱 | 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
【习题演练】 患儿,2个月,自出生后至今排稀便日可达四五次,呈黄色,时有绿色,吃奶正常,体重照常增长,体形虚胖。出生后一直有湿疹,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无异常。应首先考虑的是 A.病毒性肠炎 B.霉菌性肠炎 C.生理性腹泻 D.过敏性肠炎 E.感染性腹泻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此症状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为生理性腹泻。 |
小儿腹泻湿热泻证的大便特点是 A.大便稀溏,色淡不臭 B.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C.大便清稀,夹有泡沫 D.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 E.大便稀溏,夹有食物残渣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湿热泻证——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
患儿,女,10岁。因偶感风寒后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清稀,夹有泡沫,同时伴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其方剂首选 A.香连丸 B.葛根黄芩黄连汤 C.芍药汤 D.藿香正气散 E.白头翁汤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患儿症状偶感风寒后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清稀,夹有泡沫,同时伴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可诊断证型为风寒泻,治疗方剂选择藿香正气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