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3个基础问题 | 总论 | 即宏观的分析与展望 |
医学心理学的基础 | 即人的心理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 |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 |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理解和应对应激 | |
5个临床问题 | 心身疾病 | 介绍人类疾病中的一大类与心理因素相关的躯体疾病,引导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明确心理相关概念 |
心理评估 | 要搭建一个临床医师与心理治疗师的平台,会看懂心理评估的结果,会要求患者进入心理评估的程序 | |
心理治疗 | 要医师懂得人,懂得心理治疗成功地转变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背后的原因,分析人的理念 | |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 这是当代医疗纠纷中,更值得研究与训练的大问题,如何减少医患矛盾,增进医患关系的良好状态 | |
患者的心理问题 | 这是对患者本身进行研究,为什么会求医或不求医?各种疾病、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状态与问题是什么? |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 认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由神灵主宰,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 |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 中医著作中有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点,正是这一模式的反映 |
生物医学模式 | 杀菌灭虫、预防接种和抗菌药物等手段治疗疾病 |
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 | 无论是致病、治病、预防及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
人类疾病谱分为三类 | 一为躯体疾病 | 心理因素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 |
二为心身疾病 三为精神疾病 |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致病或诱发因素,也可以表现在疾病的症状上 |
心身统一 | 心、身是一个整体来反应的 |
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 | 社会影响人体健康 |
认知评价 | 认知评价决定了是否发生疾病以及可能的预后 |
主动适应与调节 | 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个体保持健康和抵御疾病的重要力量 |
人格特征作用 | 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的人得病,难以适应,有的人则“游刃有余”,很快渡过“难关” |
情绪因素作用 | 不良的情绪是诱发或导致疾病的原因 |
中医著作中有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点可以追溯到的医学模式是 A.生物医学模式 B.机械论医学模式 C.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D.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公元前3000年前后开始出现。例如,我国中医学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医著作中有关“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的观点,正是这一模式的反映。 |
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人难以适应而得病,有人很快渡过难关。医学心理学解释此现象的基本观点为 A.社会影响的观点 B.情绪作用的观点 C.人格特征的观点 D.心身统一的观点 E.主动调节的观点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的人生病、难以适应,有的人则“游刃有余”、很快渡过“难关”。 |
关于心身关系,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A.心身二元论 B.心身统一论 C.神灵支配论 D.心身还原论 E.心身平行论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个部分。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 |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活动的规律的学科 B.人类行为的科学发展 C.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 E.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原则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心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 |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A.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B.认知评价的观点 C.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D.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 E.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
![]() | ||
![]() | ||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心身统一的观点;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不包括 A.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B.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中的作用 C.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治病、防病与养生保健的目的 D.研究治疗方法在治疗中的影响 E.患者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心理康复方法的运用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医学心理学的具体的任务为: 1.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中的作用。 3.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治病、防病与养生保健的目的。 4.患者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心理康复方法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