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
|
一、血液生理概要 | 五、血液细胞染色 |
二、采血方法 | 六、方法学评价 |
三、抗凝剂选择 | 七、质量控制 |
四、血液涂片制备 |
盖子颜色
|
添加抗凝剂
|
注意事项
|
用途
|
红色
|
无
|
凝块形成约30~60min
|
化学、血清学、血库
|
紫色
|
EDTA
|
须颠倒混匀8次
|
全血细胞计数(CBC)
|
淡蓝色
|
枸橼酸钠
|
须颠倒混匀;血液与抗凝比例为9:1
|
凝血检查(PT、APTT、因子测定)
|
绿色
|
肝素钠、肝素锂、肝素铵
|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肝素
|
化学
|
灰色
|
氟化钠
|
不能用于其他化学检查
|
葡萄糖、糖耐量
|
黄色
|
多茴香脑磺酸钠
|
须颠倒混匀8次
|
血培养
|
黑色
|
枸橼酸钠
|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4:1
|
血沉
|
①红色 | 化学、血清学、血库 | |
②紫色 | 须颠倒混匀 | 全血细胞计数(CBC) |
③淡蓝色 | 须颠倒混匀;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1 | 凝血检查(PT、APTT、因子测定) |
④黑色 |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4:1 | 血沉 |
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pH值 E.凝血因子 | ||
![]() | ||
![]() | ||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血清与血浆的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血浆抗凝出凝血,血清免疫缺因子。 |
患者,女性,23岁,感冒。现需进行血细胞分析,应采集的血液样本部位是 A.肘部静脉血 B.耳垂末梢血 C.手指末梢血 D.颈外静脉血 E.股静脉血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静脉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最常用的是肘部静脉。 |
关于血液标本采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静脉输液同侧采血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B.患者在采血前应该保持平静 C.止血带结扎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 D.溶血会影响血细胞计数结果 E.药物可对一些检测结果有影响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止血带结扎时间应小于1min,如超过2min,大静脉血流受阻而使毛细血管内压增高,使分子质量<5000的物质逸入组织液,或缺氧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使检查结果不可靠。 |
采血不顺利可导致溶血或凝块形成,对结果影响较小的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比容 C.电解质 D.谷丙转氨酶 E.白细胞计数 | ||
![]() | ||
![]() | ||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溶血和凝块形成对白细胞计数没有影响。因容器不洁、接触水、强力振荡、操作不慎等可引起溶血,使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浆或血清化学成分(如钾、镁、转氨酶、胆红素)等多项指标检验结果发生变化。 |
患儿,女,9岁。因头晕、面色苍白、乏力3年加重1月前来就诊。如进行血液分析检查,需使用的抗凝剂为 A.草酸铵 B.EDTA-K2 C.肝素钠 D.枸橼酸钠 E.肝素锂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CBC抗凝剂用EDTA-K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