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
从1949年美国CAP首先开始研究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简称质控)问题,美国学者Levery和Jenning于1950年发表第一篇关于使用质控图的实验室室内质控,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工作正式拉序幕。到70年代,实验室质量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推行GoodLaboratoryParctice(简称GLP)。进入80年代末期,GLP的统一标准产生了,发展到“认证实验室”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在于预防差错的产生。质控图的统计学质控的目的是检出差错。统计学的实验室室内质控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免疫质控室从198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乙肝标志物检验的质量评价活动,一直采用这一套质量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提高和完善,希望能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的道路。
英国Whitehead教授建议生化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分为4个步骤:最佳条件的变异(OCV);常规条件的变异(RCV);病人结果的统计(SPR);室间质量控制(EQA)。前三个步骤即室内质量控制(IQC)。
在GLP概念里QC即指IQC,其定义为: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室工作的可靠性,旨在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以确定检验报告是否可靠或可否发出的一项工作。
免疫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要比生化方法高得多,因此QC手段不能照搬生化模式。分为定性和定量二个方面。
1、免疫测定方法的定性试验质量控制
ELISA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在于是否检出病原体,与检出量无关,因此QC要保证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生化的质控图方法仅能观察灵敏度而无法监控特异性。
建议使用临界值血清界定法:将试剂盒所设的阴阳性对照作为内对照指示反应;另设临界值、高值质控血清,正常人血清作为外对照,与标本同时检测,临界值S/C.O≥1,高值质控血清S/C.O≥10,正常人血清A值在0.05~0.07之间。
◎阳性质控血清失控(临界值为灵敏度,高值为“HOOK”效应监控)应重做阴性标本;阴性对照失控应重做阳性标本。
◎以表格式记录每块板的外对照实验结果,作为QC资料存档。
2、免疫测定方法的定量试验质量控制
ELISA定量试验常见于肿瘤因子(如AFP,CEA,CA系列),激素类,免疫球蛋白类,这些物质在体内有一定的量(正常范围),超出这个量才呈病理情况,故需定量测定。定量试验的质控方法可参考生化方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即刻性”质控:在开始进行质控时,只需要有3个质控血清测定值即可进行质控。当这组数据扩大到20次有效值时就可以计算RCV的X,s.方法:
(1)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最小,Xn最大;
◎(2)计算X和s;
◎(3)计算SI上限值和下限值。
◎SI上=(X最小-X)/S,SI下=(X最大-X)/S
◎对照SI表,检查是否出控,
SI上、下限≤规定值,在控;
SI上或下限>规定值,失控。